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智能 > >> 正文

研报真的不能乱写!上半年这些券商因为研报吃到罚单 热头条

来源:银柿财经 2023-07-06 08:01:27发布

据同花顺iFinD统计,2023年过半(以披露日期为准),国内67家券商总计“吃”到了167张罚单,来自证监会及各级证监局、上交所、深交所、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

而2022年同期,券商们拿到的罚单数量为113张,2023年上半年的罚单数量同比增了48%。


【资料图】

业内认为,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外资加快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对券商各项业务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

01

研报类罚单数量大增

与往年相比,2023年研报类罚单大增,且集中在5、6月份,总计11张。包括国盛证券、渤海证券、中信建投证券(601066.SH)、中天证券、粤开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招商证券(600999.SH)西南证券(600369.SH)太平洋证券(601099.SH)首创证券(601136.SH)中原证券(601375.SH)等券商都在研报不规范上“摔了跤”。

其中,6月总计27张罚单中,有8张是研报类的。如6月29日,国盛证券与渤海证券就分别因此接到了江西证监局和天津证监局的警示函。

从违规内容看,券商研报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三类。

一、业务管理方面有不足、制度不完善。如邀请外部专家制度不完善,未规定社会声誉、处罚记录要求,未修订投价报告制度,未规定第三方刊载或转发研报的跟踪监测制度,未制定互联网平台发布制度与流程,未建立媒体报道监测和应对机制、市场影响评估机制,研报质量审核和合规审查机制不健全等。

二、研报内容不严谨、审慎性不足。如个别数据来源未核实、引用信息与原文不一致,数据未标注信息来源,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预测不严谨,底稿不完整,分析与结论逻辑一致性不足、风险披露缺少定量分析等。

三、人员资质违规。如5月22日,云南证监局就对太平洋证券发出行政监管决定书,因为其旗下有5人未取得分析师资格却以分析师名义对外发布研报。

研报类违规增多,也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6月1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就发出组织证券公司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培训的通知,要求各证券公司研报业务所有从业人员参加培训,包括证券分析师、研究助理、质控合规人员、研报销售人员等。

02

资管业务不规范是重灾区

资管业务不规范是券商拿到的罚单中的另一重灾区。包括五矿证券、银泰证券、信达证券(601059.SH)、长城国瑞证券、华福证券、首创证券(601136.SH)、英大证券、国都证券、太平洋证券等券商因此被警示,或责令改正,或被记入诚信档案等。

资管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运作不规范,如产品突破内部杠杆限额,产品估值调整不及时,个别产品为银行机构向关联方融资提供便利,资管产品计提减值不充分,投资决策不审慎,投资对象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不到位,个别资产管理计划构成关联交易、违规新增产品规模等。

二、人员管理问题。如存在公开推荐私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另外,券商们还因为员工从业期间替客户办理证券认购、交易等行为、合规覆盖不到位、无基金从业资格人员从事客户招揽及基金销售、交易系统发生故障、无资质人员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在保荐业务中未勤勉尽责、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现场检查不到位等原因领到了罚单。

上一篇 下一篇
x
推荐阅读 更多

研报真的不能乱写!上半年这些券商因为研报吃到罚单 热头条

2023-07-06

环球热点!辽宁举办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

2023-07-06

客氏真有能力杀皇妃吗知乎(客氏)

2023-07-06

重庆巫山准确预警 528人成功避险 最新消息

2023-07-06

全球消息!目前中国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居民提前还贷,我国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了吗?

2023-07-05

世界观察:外交部:美方应纠正肆意侵略他国的行径 避免阿富汗悲剧再次上演

2023-07-05

永太科技: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天天最资讯

2023-07-05

通讯!文明青岛随手拍 | 村庄联手大物业,一把扫帚扫到底,魅力乡镇保洁无盲区

2023-07-05

看点:450块都不到!AMD最便宜新U锐龙3 5100来了:极致性价比

2023-07-05

环球热消息:国泰君安维持哔哩哔哩“增持”评级 目标价203.95港元

2023-07-05